说说音乐听觉的初级结构
和声听觉统合训练较差的听者往往会分辨不出融合度较高的音程结合。斯通普夫主持的实验中,很多儿童把八度、五度听成一个声音,而融合度较差的i度四度听成i个甚至四个音,这说明听感觉不会留意融合度高的音响结合中的构成,这也}兑明和声感很差的听者(连复合体中究竟有多少音都说不清楚)只是从音色感去感觉多音结合的,因为这会使他们把旋律从融合的音响中分辨…来。因此f?例巾的孩子会选择有摩擦效果的伴奏为好。恐怕不仅是儿童,大概也包括许多缺乏欣赏音乐经验的成人在内,在他们听来,有许多不同的音同时奏出,那是表现热情所必需的,因为不那么做就显得冷清、单调(这会使我仃J想起原始时代的大混唱)。至于作品的和声效果如何,他们是全然不关心的,无论作曲家用的是陈旧的音响还是煞费占心精选的音响,他们听来都一样,冈为这些人无从感受和声的力度和色彩,对他们说来,音乐艺术的全部,除了歌词之外,就是主旋律了。
和卢知觉的本质是动态的,因此复调听觉统合训练能力在发展和声听觉统合训练上有巨大的作用,因为单纯的纵向协和感(只能体会平滑度和融合度的感觉)并不具备这种知觉,唯一当听觉统合训练能够辨别出声部运动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和声感。
因此,所谓和声听觉统合训练与复调听觉统合训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所谓的复调听觉统合训练,其实质是一种弥散注意,即我们在第i章里提到的同时关注多样事物的注意分配能力,这是和智商有密切联系的。
培养和声感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复调听觉统合训练的练习,可以从呼应型的织体入手,学会注意的分配,与此同时,也要学会谛听两个同时进行的声部,可以练习把一个双手齐奏的简单的旋律型——例如像哈农那样的——自行改为两手不同时进入的卡农,并可随意调节声部之间的时距,学生如果没有多声部听觉统合训练能力就会觉得十分困难。难怪勃拉姆斯写的《51首基本练习》的第一条就是左右手的四连音对i连音。如果不会用听觉统合训练同时检验它们各自是否平均,那就不ur能有良好的多声部听觉统合训练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的和声感 被艾伦茨维希认为是西方文明两大成就之一的和声①,可谓是东西方音乐的分水岭。西方有了多声的思维,有了和声、复调,并由此丰富了调式,改变了它的内部各音级的关系,也强化了音乐的结构功能,总而言之,走了一条和东方音乐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民族的听知觉也由于这一文化现象的存在,而致① 另一个成就是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