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听觉统合训练仪的相关分析反应时与音乐
内容摘要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对音乐专业学生和广社会音乐学习者(尤其是社会考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而只有把对它的研究上升到科学的层面时,才能得到具有支撑力的方法体系基础。本文认为把“反应时”概念及其测定的一些主要因素结合在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中会提高学生的听觉反应速度,从而给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带来指导性的意义。
反应时(Reaction Time ,RT) 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从接受刺激到机体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①。即刺激作用于人体之后,经过大脑处理,再反映到身体的能动部位并作用于客体所需用的时间。反应时的概念医学和体育领域中被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运用,其实反应时可以分为很多种,如听觉反应时、视觉反应时、动作反应时等等,本文着重研究听觉反应时在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活动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也称音乐素质训练)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基本素质课程。本课程分为视唱(看谱演唱)和练耳(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两部分,其中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在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的核心是在准确听辨的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觉反应速度,也就是尽量缩短听觉反应时。基于此,笔者作以下论述。
反映时测定的主要因素
性别与年龄因素。有实验表明,男性重复动作比女性快捷(基于单纯反映时),而应变反应能力男女相同(基于选择反映时)(如表1);而年龄方面呈现年龄越小重复动作越快捷,39岁以前年龄越大则应变反应能力越强的特点(如表2)。另外的研究结果为听觉反应时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在7至21岁不同阶段的人差异很显著(0.01)②。
刺激强弱因素。刺激较弱时,反应时较长;而当刺激加强时,反应时缩短。实验证实,强度每增加1个对数单位,反应时便有一定的缩短,但绝对缩短值越来越少。在视觉反应时的测试中发现,反应时的动作起始与刺激的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均有关,但对亮度对比的变化较敏感。而听觉反应也如此,在给学生进行音乐听觉统合训练仪时,长时间、大剂量地给出一堆听觉事项会使学生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反应时变长;而快速地、有变化地呈现音乐事项则会使其反应时缩短。
刺激的多样化。对刺激的开始和终止所做的反应,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视觉刺激情况下,对刺激终止比开始的反应时会短些。这种对刺激强度降低比增加有较快的反应时的情况,只在视觉刺激中发现,声音刺激中此差别表现较不突出。对听觉反应时(simple and complicated audio sensor motorreaction) 的测试中发现,当某侧大脑半球直接接受刺激且刺激与反应的处理在同一半球时(单侧性听觉刺激),对信号的加工、传递反应会更快、更准确。当此半球为优势半球时,反应时最短。
刺激的难易程度。可供选择的刺激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难度越大,反应时越长。如对水平方向姓名的单耳听觉定位的成绩及反应时测定表明,对自己姓名的刺激反应时较短,准确率高。对熟悉的音乐语汇反应时较短,因为熟悉的音乐语汇其认知元素在大脑的调用时间很短,表现较为直接。 5
刺激前时程 (PI)。指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呈现这一段时距。正常人有维持准备状态的心理定向能力,但试验发现,如刺激前时程太短,被试没有反应时间;如刺激前时程太长,被试的准备又可能衰退了。一般刺激前时程(PI)为2s是最恰当的。为防止刺激前时程的心理惯性导致的抢时情况,每次测试时, 刺激前时程(PI)应是不均衡的。所以在听觉统合训练仪时应该给学生多样化的“刺激前时程(PI)”,让学生从听到音响到正确回应所得到的反应时处于正常状态。
干扰刺激。可延长简单反应时和选择性反应时。当肩胛提肌进行随意等长收缩或斜方肌受到振动刺激干扰的同时测定扫视反应时(saccadic RT ,SRTs) ,反应时会缩短,由此可见,颈部伸肌传入的信息可缩短反应时。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让学生尽量动手正确击打节奏,并左右手分工,通过肩、颈部位的被动运动,使节奏感快速得到培养。
重复知盲。重复知盲(repetitionblindness)本来指人对快速出现的视觉表象中的重复刺激有一定程度的回忆水平。其实在听觉统合训练仪中也存在 “重复知盲”现象。有实验表明,“重复知盲”现象会在刺激呈现时很短和作业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出现,如果作业要求降低或呈现时间加长,就不会出现重复知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