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听力和助听设备的作用
听觉统合训练是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和助听设备的作用,通过专门,系统的训练,提高聋儿的听觉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内容包括听觉功能的各个方面:对声音的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辨别、听觉选择、听觉记忆、听觉反馈、听觉概念等。听觉统合训练是增进听觉障碍儿童交往能力的训练课程之一。任务是指导儿童运用其剩余听力以分辨环境中所存在的各种声音,使其语言与交往能力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最高的目标是理解他人所表达的完整话语。实施时儿童需佩戴助听器,越早开始训练效果越好,家长需充分配合。听力损失严重的儿童,经训练最终虽达不到理解他人说话的目标,但从听觉所获得的信息仍有助于其他沟通方法的运用。训练的内容包括:①认识声音,如自然界的风雨声、鸟叫声、流水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车马声、乐器声、说话声等,刺激受训练者的听觉器官,提高其感受和识别不同声音的能力。②噪音分辨。③音乐分辨。④语音分辨。⑤言语识别。训练策略上需注意:让儿童在心理上能够接受听力残疾这一事实,并鼓励其勇敢地面对困难,选配适宜的助听器,帮助儿童习惯使用助听器,并对使用效果作出评价;先训练儿童大致地区别环境声音的不同,再训练分辨言语声,与读话(看话)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使之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听觉言语康复(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指运用听力评估、训练、指导等手段,对听障患者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交流等问题进行评估和诊断,目的在于通过听觉、口语及相关功能的评估、发展、培养,建立听障患者自主运用听觉、口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习惯。
听觉艺术的审美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 ofheafing art)通过音乐语言(旋律、节奏、声凋、配器等)、音乐内容(情感、思想)、音乐形象(乐音的运动)和音乐主题(乐曲核心)等直接的听觉感受,使受教育者达到一定的审美理想,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内容包括:培养听觉感知能力,即培养听觉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知觉的整体性,包括对音乐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记忆力,以辨别力为基础。培养对听觉艺术的审美情感。听觉艺术能激发人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感性上与音乐动态过程同步展开的直接体验,而不能单凭思索或他人的介绍、说明和欣赏经验。
听觉障碍(hearing handicap) 因听分析器病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在大陆,“听力残疾”与“听觉障碍”常作同义词使用。
听觉统合训练障碍儿童(auditory handicap children)亦称“听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及言语声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