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听觉统合训练的培养途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曾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而言,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①听觉统合训练对于音乐欣赏者的意义都如此重要,那么对于音乐表演者和创作者的重要意义就更不言而喻了。在音乐教育中听觉统合训练同样是基本且关键的环节。它在音乐鉴赏、表演、创作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在音乐鉴赏中,听觉统合训练能力对音乐的理解、感知的程度与层次有直接作用;在音乐表演中,需要借助听觉统合训练来随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演唱(奏)状态;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利用听觉统合训练和想象来进行创作和改进作品。可见,所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听觉统合训练的参与。这种听觉的过程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对声音主动的接受、分析、判断、处理的过程,进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行为。基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听觉统合训练的“听”不是一种通常生理意义上的“听”,而更多的是对音响所包含的音乐信息的感知和利用。众所周知,德国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指挥时习惯闭着眼,但队员演奏(唱)中细小的瑕疵都会被他听出,并予以更正。这种惊人的本领正是凭借他卓越的听觉统合训练能力。可见,听觉统合训练对于从事音乐艺术的人有着重要意义。要唱出悦耳动听的多声部合唱,表演者必须要具有灵敏的听觉来获得准确的音高、丰富的音色、清晰的声部、流动的旋律。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提高专业听觉能力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训练呢?
听觉统合训练的培养途径
合唱演唱是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作品内涵、描绘作品意境的。且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听觉统合训练来完成。在目前实际的合唱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惯性和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只注重合唱演唱技能的培养,常常忽视听觉统合训练的学习。实践证明,合唱教学如果仅是训练“唱”是不够的,还应该训练“听”的能力。而在“听”的训练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听,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听”的技巧来调节演唱状态。具体而言,要让学生通过听觉理解发声的位置、喉咙的打开与稳定状态、声部之间平衡的状态、主旋律声部和支声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问题。可见,听觉能力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只有牢固掌握视唱练耳、和声等基础知识,才能切实提高听觉水平。
视唱练耳训练是提高听觉能力的基础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中将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高度融合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几乎能将音乐中所有的基本要素进行训练。通过视唱练耳中的听觉统合训练训练,能够让学生围绕音高对音程、和声、旋律、调式、调性等加以理解和把握,围绕音值对节奏、节拍、速度加以把握和运用,从而获得对合唱中音准、音色、音乐表情等元素的综合性把握。演唱者在演唱合唱作品时,应时刻倾听合唱中的音色与音高、节奏与节拍、力度与速度、旋律与和声、乐句与复调等。这一系列专业素质的提高都需要视唱练耳的教学才能获得。可见,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可帮助学生拥有敏锐的听觉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识谱能力、听辨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进而及时发现并纠正演唱过程中的不足。